治理流域污染 改善水环境——专家谈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领域最大的科研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日前正式启动。为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水专项,本报记者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水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
流域污染治理攻坚战
水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孟伟介绍说,水专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流域污染治理的问题,核心是要通过水专项解决流域的生态健康问题,扭转我国过度依赖“末端”减排的趋势。实施水专项的目的不仅要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还要通过科技的引导,带动各地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技术水平和治理效率的整体提升,解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孟伟说,水专项将选择典型流域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的综合示范。在实施过程中,水专项将通过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构建防治一体的环保体系,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将通过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少、环境效益好的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生产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轻环境污染;将通过流域、河流、城市水环境管理制度设计以及水资源配置、污水处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研究适用于我国经济社会特点的财政、税收、价格、投资、处罚、补偿和信息公开、法律等综合管理体系。
上百亿投资如何管理?
孟伟说,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领域投入最大的科技专项,在“十一五”期间总资金投入112.66亿元,其中,“国拨”经费45.43亿元,涉及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百个县(市)地方政府,数百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近万名科研人员。
他说,当前我国正处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2~3年内中央将投入90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及管网设施建设、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理处置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预计能够带动3000亿元内需。水专项的实施将为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撑。
针对如何保证水专项经费管理时,孟伟说,水专项国拨经费由专项牵头组织部门根据部门分工,按照主题、项目和课题的设置情况、各项目和课题任务执行情况、示范工程建设情况、年度计划和进度安排、第三方独立评估考核情况进行分配年度经费,报领导小组审批。
他强调,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将建立分层实施、全过程监管的评估监督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发挥独立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发挥体制外的监督作用,切实做好水质监测、污染物减排、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监管工作。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将聘请水质监测、财务审计、资金使用效率监管、示范工程运行情况监督等独立机构从事第三方监督与评估工作,这对于确保专项研究不偏离方向,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了解专项研究进展等方面至关重要。水专项的组织实施将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先进管理手段,大力推行中期检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点抓好工作节点,启动阶段抓好目标量化、实施阶段做好中期检查、完成阶段做好目标考核。
监督评价工作不但对实施过程、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等进行评估,而且对组织管理的效率、经费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进行评价。适时淘汰不及时完成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的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对验收排名后10%的项目(课题),适当实行末位淘汰,取消其承担单位和负责人承担水专项在“十二五”和“十三五”实施阶段研究任务的资格。
实施水专项将带来哪些效益?
孟伟认为,水专项属公益性很强的综合项目,实施水专项有利于促进国家主要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完成,解决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面临的紧迫难题。通过寻找地区经济用水和水环境经济的和谐平衡点,使用适应本地特点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总体改善方案和集成技术,能够形成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体制。
孟伟说,水专项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有效遏制水污染趋势,营造优良的水环境氛围,体现我国政府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促进水产业的迅速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扩大就业和增加全社会收入产生较大推动作用;三是本项目研发的系列成套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加速成果转化速度,扩大环境保护行业的社会认知水平,带动和促进行业全面技术进步;四是改善示范区水环境质量,美化项目所在区景观,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环境意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外,实施水专项还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告诉记者,水专项的直接经济效益体现在促进水污染物削减、提高水污染治理投入的实效、水体质量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科学化、节水和污水资源化,饮用水安全等多个层面。间接经济效益包括因项目实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创造的经济效益。
他说,据测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0%,相当于每年损失4万多亿元。根据全国用水经济的统计结果,每立方米用水可以产生176元的gdp,以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24.5亿吨计算,水专项实施并发挥带动作用后,即使按1%废水可用于经济发展的最保守估计,每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在1000亿元以上。因此,水专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项目的实际投资概算额,经济可行性非常显著。
水专项推广及产业化前景如何?
在“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完成国家主要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的任务繁重,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孟伟指出,水专项正是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水环境管理经验和技术、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的水环境问题。因此,从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视角观察,水专项相当于对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市场进行前期培育。
他认为,水专项研发和集成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技术体系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也具备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他说,国家部署的“节能减排”工作,地方政府全面开展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都为水专项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未来5年内,国家将投资3000亿元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利用工作,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预计可望保持15~17%的增速。水专项预期形成的成套技术在市场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优势,技术产品预计的研发周期和投放时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在技术管理以及投资渠道等方面也将得到政策层面的扶持。他说,水专项所研发的各项关键技术强调服务于国家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同我国典型湖泊、典型河流、城市水环境和饮用水安全的技术市场需求吻合。因此,水专项的实施既能够支撑项目所在地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技术需求,又可以指导和推动其他地区类似工作的开展,技术市场潜力巨大。
■ 相关链接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各有侧重点
水专项根据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进行示范区选择:
选择松花江作为高风险污染源较多、跨国界、跨省界污染的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区;
选择辽河流域作为工业密集流域的技术示范区;
选择海河流域作为水量紧缺、水源补给复杂、水环境严重恶化的河流、草型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区;
选择淮河作为闸坝控制、水污染事件多发、防洪防污矛盾突出的河流污染控制示范区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湖泊生态保育示范区。
最终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条件下,我国不同地域河流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河流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突破寒冷地区水污染防治技术瓶颈
针对松花江水质有机物污染严重和冰封期污染突出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水专项中“松花江冰封期水体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参与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陈志强。
他介绍说,此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突破困扰黑龙江省在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制药和化工等特殊行业的水污染防治等诸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松花江(黑龙江省段)的污染治理。项目完成后,将使松花江黑龙江段沿岸大中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一步得到治理和保护,完成重点城市污水处理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重点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和监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中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有所改善,流域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缺水城市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针对海河流域缺水城市水环境问题,天津水专项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宝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天津水专项主要针对海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示范城市的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解决天津水环境问题提供欧洲杯足球平台的技术支持。
天津水专项课题设置基于“污染源控制——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多水源综合利用”的链式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思路考虑。其中,“海河流域缺水城市水环境问题诊断、污染结构辨识和总体控制技术研究”是海河城市水专项的集成课题,其目标是集成各课题研发成果,提出北方大型缺水城市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体系。
天津水专项的实施在“减污先控源、治水先节水、活水先循环”理念的更新过程中,通过寻找地区经济使用水和水环境经济的和谐平衡点,施用适应于本地特点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总体改善方案和集成技术,能够形成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体制。
天津项目涉及国家水专项两个主题中的8个课题,2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学参加研究。按照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统一要求,组织完成7个课题论证和1个课题择优评审后,遵照天津市里“不等、不靠”的要求,积极推进水专项天津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将其纳入20项市重大科技专项。(郭薇)